緬甸強震重災區持續搜救、成立野戰醫院,但已經過了黃金72小時。
聯合國的緬甸臨時人道協調員科西表示,「關鍵搜救的時間範圍正在縮小,庇護所、乾淨的水、一般家庭用品全都短缺。」
尤其是水,許多水管和化糞池都毀損。一年當中最熱的季節,外頭氣溫逼近40℃,聯合國多個機構高度擔憂災區恐怕出現霍亂。
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副代表里斯說道,「外面超級、超級熱,社區沒有自來水、沒有飲用水。」
世界衛生組織表示,醫院早已不堪負荷,醫療用品也快用完,燃料也短缺。
聯合國難民署已將這樣的情況定調為最高等級的人道危機,正動員調度帆布、睡袋和蚊帳,也因道路橋梁嚴重受損,讓救援任務的執行複雜化,從仰光到曼德勒以往8小時的路程,難民署救援隊伍如今卻得花13小時才抵達。
聯合國的緬甸臨時人道協調員科西說:「我們目前都還能把物資送到人們手上,我們目前沒有遇到任何阻礙。」
聯合國表示物資持續發放,但也要能夠送達災區,呼籲國際社會持續援助。
人權觀察亞洲區副主任劉智心表示,在一個國家發生如此重大災難,緬甸軍政府仍令百姓感到恐懼,在軍事限制的情況下,沒有網路、沒有社群媒體平台,重災區資訊揭露相當有限,百姓生命受到威脅;雖然軍政府對所有援助表示歡迎,但卻拒絕台灣緊急救援人員入境,也不允許外國媒體在緬甸報導地震災情,軍政府現在就應該改變作法,確保人道援助迅速到位。